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1|回复: 0

论玉石乱象--籽料崇拜是对美玉的崇拜还是对财富的崇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8 15: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早年在缅甸市场,所有原料的买卖都是赌石。华人的赌徒性格在翡翠原石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口口传说中的赌神可以透过皮子看透里面是不是做过假的,还能判断出里面的玉质和颜色。在赌石行业,作假坑人、以次充好是个人人尽知的事实,其买卖交易毫无诚信可言,丑恶之极。为此,缅甸政府在开公盘时规定所有投标原石必须切开展露真实玉质。一个靠欺骗的市场是不可能长久的,这发生在中缅边界还可以理解,毕竟那里是靠种植毒品生存的地带。


      和田玉自古以来是非商品性的物品,只在五代、南北宋和明朝有少量边界贸易,还多为地下交易活动。秦汉之前,玉是用于祭祀和庙堂之上彰显礼仪的物品,天子佩玉,诸侯佩玉多有规定,和乘几乘马一样,超过的就是逾制,是要被讨伐的。人们所说的君子佩玉发生在东周以后,周室日弱,诸侯渐强,拳头大就是道理,规矩被破坏了,所以玉也可以为士大夫所佩。但老百姓是不能带的,假如一个大师级的制玉师,自己身上带着自己制作的玉,是要被五马分尸的。当然那时的玉主要来自蓝田和各地的杂玉,和田玉数量稀少,非皇室权贵不能拥有。直到清代,中国的盐铁铜都是官卖官营的,但和田玉除外,地方官员不得染指,只能由清王朝的采办处经营,实际是皇室独立经营。1953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田玉严格执行了计划经济,没有民营资本进入,也就基本没有和田玉市场。工艺美术界规定了和田玉的原料标准,主要是玉质、洁净度和 块度。方便加工收购时判定。那时的籽玉和山玉基本同质同价,山玉一般高于籽玉,因为山玉一般块度较大,籽玉8公斤以上的较少。籽玉成为和田玉唯一高档标签是最近10年的事情。有收藏家说从乾隆开始,就有玉留皮的习惯,这是明显的曲解。玉留皮只是在块度不够器形大小,皮子也还能说得过去的时候才可能留皮巧雕。和田玉硬度在5.5以上,皮子多为砂石粘裹,硬度不会高于3,换句话说长时间擦拭把玩,很容易把雕出的皮子磨下来,皇帝老儿不砍工匠脑袋才怪!

    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全民下海经商,倒煤炭倒木材倒钢材,和田玉市场也迎来了第一批造假者,河南的一些农民首先来新疆淘宝,因为资金拮据,一些人想出了做假皮子的歪招,露出一小块玉,其它地方包裹着自己上的皮子,在市场贩卖。北京一家国营珠宝公司一位才从珠宝鉴定专业毕业的姑娘承担了采购任务,带了10万元到新疆采购,买了一堆这样的假料,为此被领导呵斥,几年抬不起头来。
上世纪90年代,造假之风和 籽玉崇拜还没有发展到惊人的地步。一直到2005年,籽料在加工时还要去皮。籽料崇拜是在造假者,行业领导者,玉石加工者,珠宝专家和玉石藏家以及消费者的共同推动下走向高潮的。以2005年为起点,新疆和田玉也兴起了赌石之风,实际上玉石之乡的人们都知道,好玉无皮。清朝采集籽玉,是靠采玉人面向阳光,在河水里发现有玉的光泽才弯腰捡拾。在玉石界,从来没有过羊脂玉只出于籽玉的说法,而现在,在各个电视和媒体栏目中,专家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认为只有籽玉才是好玉,才出精品。我赞同新疆和田玉网的岳主任的说法,籽料怎么来的?是山玉冲出来的,既然玉已形成,冲下来的玉和埋在山里的玉就有了天壤之别?玉质好坏是在玉石形成中就决定的,水流冲击可以把松散的部分冲掉,不会使玉石发生化学变化。
      我说籽料崇拜是造假者推动的,是因为只有把籽料说得神乎其神才能给造假皮子以足够的市场空间,也才能让消费者倾家荡产而自己赚的肠肥脑满。
我说行业领导者推动了籽料崇拜,是因为在籽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时候,行业领导者没有对市场提出预警,反而推出了籽料市场价格指数。一直到2014年,这个指数还在颁布,在颁布中,说顶级籽料价格为1-2万元一克,几乎无成交或成交量很少。顶级籽料是什么标准?没成交这种价格怎么出来的?发布者不给任何解释。从这个价格发布之日起,起到的就是对价格推波助澜的作用。对籽料造假行为,对一些雕刻师们,对一些参赛作品,用山料滚皮子装籽料,行业领导者们给予了默认,从没有给予追纠,反而对籽料图腾化随声附和。
我说 玉石加工者推动了籽料崇拜,是因为普通雕刻者和一些雕刻大师,明知道皮子是假的,玉质不好,却公然在假皮子上雕刻,并盖上自己的图章,冒充好籽料出售,丝毫不爱惜羽毛和名声,只为了能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艺术和利益面前,宁愿选择利益,良心已经没有跳动的余地了 。
我说专家们推动了籽料崇拜,是因为没有这些专家的言传身教,籽料没有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北京电视台上周播了一个鉴宝节目,其中对一个50克的白玉挂件说,这个是籽玉,比重大,雕工好,值个几十万。今年各种拍卖会上有哪个大师的50克普通作品能卖到几十万?在各类评选中,获奖产品时有雕皮子而不是雕玉的,甚至满皮雕刻。这也算玉雕吗?甚至不知道里面是玉还是岩石。
销售者多数是知情的,在销售时很少明确告诉消费者这个料是真皮还是假皮。而消费者听信了这么多的籽料神话,最后竟然形成全民信皮不信玉。有人说不留皮还怎么证明是籽料?这恰恰说明玉质在没皮的情况下是可以比较的,有了皮,遮盖的地方是难以区分好坏的。当然有人喜欢玉带皮算是个人爱好,尽管收藏,只要不去误导别人就可以。


     崇拜籽料崇拜的是美玉吗?也许初衷是,但结果却是崇拜籽料崇拜的是潜在的金钱,和艺术和美感越离越远了。但愿笔者在这里是杞人忧天。

不管籽料是怎么来的,也不争论籽料是否一定比山料好。好玉就是好玉,论的是玉质,籽料中的好料是玉质好,而不是皮子好。籽料崇拜已经形成有皮的就一定是好籽料,没皮的再好也不是好玉。正是这种观念给滚皮造假形成了空间。和田玉要是变成了弄假高发地,这个行业发展前途何在?我相信红籽玉的切料感觉和经验,对此没有疑问,更无贬低籽料的初衷。和田玉的乱象形成有多种原因,除了外界经济因素影响之外,业界自身确实有个反省和自律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田玉业界的规矩在哪儿?以后还会陆续写和田玉标准之乱和雕刻之路应该怎么走下去,以期引起业界的关注。欢迎争论,期待思考,仅此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5-8 02:19 , Processed in 0.0651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