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3|回复: 0

中国玉器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4 21: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玉器缘起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手工业作坊,多集中于畿、都邑。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鉈、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
  2.古玉种类·
  玉圭: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在“六礼器”中以青圭祭东方。其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玉璧: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三者统称为“拱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的用途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做佩系;四做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此外,瑗是一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长短不一的筒状玉器,用黄琮祭地。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有大量较长的玉琮出现,一般有花纹。而商周以后,反而扁矮,平素无花,汉代以后几乎绝迹,明清后又出现仿古玉琮。
  玉琥: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六器”中以白琥祭西方。
  玉璋:形与圭相似,只上端为一道斜边。古人以赤璋礼南方。·玉璜:半壁曰璜,以祭北方。考古实物所见的璜,大多只是“环”的1/3或1/4,或做成鱼形、蚕形等,一般四角有小孔,所以又是佩饰之物。 ·珩: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环: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疏:“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小授三,结玉环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
  玉佩:“佩”亦作“珮”。玉作的佩饰。《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萧德言《咏舞》:“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环玦: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块。《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玉钩:玉制的钩,有带钩、帘钩、帐钩等。其中玉带钩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
  玉剑饰: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刀剑鞘口处的玉饰叫“琫”,琫对面的小方玉叫“珌”。《传》:“琫,上饰;珌,下饰。”玉剑饰始于战国,战国剑较短小,剑首小而薄,边沿外敞,较锋利,格少(多用铜、铁),剑珌有厚长和薄短两种,带扣也小。汉代剑首长而大,格多,剑珌与战国相似。汉后,玉剑饰不多见;明清两代仿制较多。
  玉衣: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玉柙”。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镂后银镂、铜镂连缀而成。《汉书·霍光传》:“光薨……赐金线、缯,……壁珠玑玉衣。”从1946年在河北邯郸郎村汉墓中发现象氏侯刘安意的穿孔玉片开始,到1978年底为止,相继共发现玉衣22套以上,属于西汉的共11套,属于东汉的至少有十一二套,其中有5套保存比较完整,可以复原。
  玉豚: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豚出土,造型和文饰较简单。用其随葬,主要是巫术的原因。
  含玉:“含”亦作“晗”,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周礼·天宫·天府》:“大丧共(供)含玉。”(大丧,指皇帝丧)。其余则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玉塞: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孔窍的九件玉器,即耳塞(2件)、眼塞(2件)、鼻塞(2件)、口塞、肛门塞和生殖器塞(各1件)。由于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故与“含玉”不同。东晋葛洪《抱朴子》:“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这同玉衣也能使尸体不朽的迷信说法是一致的。·玉节:玉作的符节,古代用作重要的信物。《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与之玉节而走之。”
  玉玺:皇帝的玉印。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自秦以后,以玉为玺,为皇帝所专用。因而又以指喻皇位。·玉鱼:刻玉为鱼,是一种珍玩和佩饰。冯贽《云仙杂记》:“贵妃(杨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程大昌《演繁露·鱼袋》:“《六典》符宝即载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银,佩以为饰。”此外又用作殉葬品。
  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的玉饰的腰带,以之区别官阶之高低。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二:“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带,至三品则兼金玉带。本朝玉带虽出特赐,须得閤门关子许服,方敢用以朝谒。”又:“本朝亲王皆服玉带。”《宋史·舆服志五》:“太平兴国七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诏详定车服制度,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带,见《明史·舆服志二、三》。清代惟特赐及一品用衔玉版带。见吴荣光《吾学录·制度》。
  玉珠:用玉琢成的珠。《晋书·舆服志》:“后汉以来,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
  玉藻:古代王冠垂挂的玉饰。《礼·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蔬》:“天子玉藻者,藻谓杂采之丝绳,以贯於玉,以玉饰藻,故云玉藻也。”《后汉书·舆服志·冕冠》:“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4-4-26 15:19 , Processed in 0.0590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