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1|回复: 0

“翠花玉”的宝石学特征及矿物组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17: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近期,珠宝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商业名称为“翠花玉”的呈紫色和绿色的白色玉石,其部分特征容易被误认为是和田玉,为了查明其矿物组成及宝石学特征,笔者选取了3块样品,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与分析,旨在确定其矿物组成及其宝石学特征,方便广大读者了解“翠花玉”。  1样品及测试方法研究样品“翠花玉购于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据商家介绍该类玉石产于新疆,但未经证实。据称河南市面也有销售,部分商家也称之为”桃花玉“。  笔者选取3个镯子样品作为测试对象,镯子内直径分别为5.9、6.2和6.0cm.肉眼观察样品为绿色、紫色、白色3色相间,不同的样品颜色深浅及颜色分布均不相同。紫色部分颜色变化很大,从浅紫近无色至深紫色均有发现;绿色多呈条带状,脉状分布于白色和紫色部分之间。笔者对样品进行了宝石学基本参数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及电子探针测试。  2常规宝石学特征2.1常规宝石学参数测试在肉眼和10倍放大镜下观察,发现3个样品均有绿色、紫色和白色矿物分布,玻璃光泽;其中绿色矿物透明度较好,呈隐晶质,肉眼观察与和田玉相似;紫色矿物透明,颜色深浅变化较大,呈显晶质,部分矿物颗粒较大;白色部分总体半透明,内有不透明乳白色点状物分布,白色的部分区域点稀盐酸明显产生气泡。样品总体密度为2.98~3.08g/cm3,平均密度为3.03g/cm3左右,与和田玉(软玉)的平均密度2.95g/cm3相近(张蓓莉,2006);绿色部分折射率为1.61(点测法),小刀无法刻动该部分表面,显微硬度测试易碎裂无法得出精确结论;紫色部分折射率1.43(点测法),取样品2的紫色部分,显微硬度测试其维氏硬度Hv=147.94kg/2,数据近似换算为摩氏硬度Hm =3.57(崔文元等,2006),如a,该部分在紫外荧光灯下具有紫色荧光。样品2的白色部分显微硬度测试其维氏硬度Hv=716.70kg/mm2,数据近似换算为摩氏硬度Hm 2.2放大观察特征部分呈团块状,颗粒感较强,显晶质。白色部分结构10倍放大镜下观察样品3表面,发现绿色部分无规律,似由多种矿物组成,如。切开样品1和呈脉状分布于样品之中,无颗粒感,为隐晶质。紫色3,观察切面,颜色均匀且连续分布,界线分明,因此3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将待测样品1制成岩石薄片后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该薄片样品是由辉石、闪石、方解石、萤石、石英和斜长石构成(常丽华等,2006),透闪石呈脉状侵入,说明其形成较晚,而透辉石则分布在透闪石周围,具交代蚀变岩的特征结构。  透闪石(Tr)组成了样品中的绿色部分,为显微纤维变晶结构和毛毡状交织结构,在单偏光下近无色透明,正中突起。正交偏光下干涉色二级蓝至蓝绿,斜消光,如a.透辉石(Di)为短柱状,粒状结构,在单偏光下近无色透明,正高突起。正交偏光下干涉色二级蓝绿至橙黄,斜消光,如b.萤石(F1)组成了样品中的紫色部分,为不规则粒状结构,在单偏光下呈无色到浅紫色,负中-高突起。正交偏光下全消光,光性均质体,在薄片中与方解石穿插交错分布,如c.紫色萤石与方解石穿插交错分布的现象,可以解释在前述显微硬度测试中紫色萤石部分的硬度为萤石=4)与方解石(Hm=3)之间的摩氏硬度Hm方解石(Cal)为粒状结构,在单偏光下呈无色透明,闪突起显著,正交偏光下干涉色高级白,具菱形解理,在样品中与萤石(全暗部分)穿插交错分布,如斜长石(P1)为粒状结构,单偏光下呈无色透明,负低突起。正交偏光下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至黄白,斜消光,如e.石英(Qtz)为粒状结构,单偏光下呈无色透明,正低突起。正交偏光下最高干涉色为一级黄白,如f.仔细观察,发现该样品中透闪石呈脉状分布穿插于其余矿物之中,由此可以推断,透闪石矿物的形成时间晚于其余矿物。  4样品的矿物学特征4.1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采用北京北达燕园微构分析测试中心的D/maX-rA12kW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物相定量分析,测试方法遵循Y/T009-1996转靶多晶体X射线衍射方法通则。取样品1的一部分放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粉末大小为200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  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透辉石(31以及萤石(6%)6种矿物,总含量100%. 4.2电子探针分析采用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XA-8100型电子探针测试仪,分析条件:加速电压15kV,束流IX 10-8A,束斑1修正方法PRZ,标准样品美国SPI公司53种矿物。  取样品3的一部分,分别测试6种矿物,每种矿物测试3次,结果见表1.数据说明被测矿物种3与斜长石系列中的钠长石接近,被测矿物种5与方解石接近(0无法测到),被测矿物种6与萤石接近(F元素无法测到)。  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样品的绿色部分是由透闪石构成,紫色部分是由萤石构成,而白色部分则由方解石,透辉石,石英和斜长石4种矿物共同组成,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在前述显微硬度测试中白色部分的硬度为摩氏硬度Hm二6.04. 5结论综合上述测试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石,密度为2.98~3.08g/cm3,平均值为3.03g/cm3,折射率及摩氏硬度各个部分变化较大,玻璃光泽,透明-微透明,未见特征吸收光谱。  表1样品3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数据wB/%种属定名透闪石Tr透辉石Di钠长石Ab石英Qtz方解石Cal萤石FI物组成为透闪石、透辉石、萤石、石英、方解石和斜长石,明显不同于和田玉的矿物组成。根据岩石学定名原则,其精确命名需参照具体样品中矿物含量的比例多少,如石英辉石岩、透辉闪石岩、蛮石闪石岩等。  布,表明其形成相对较晚。  附中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5-5-13 14:23 , Processed in 0.0677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