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1|回复: 0

万表世界词典:逆跳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08: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登录使用更方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逆跳是指手表指针运行的一种方式,和传统做圆周旋转的指针不一样,逆跳式的表针是走单程的,当指示刻度满程后,指针会瞬间归回刻度起点,进而重复新的过程。因此,逆跳式的刻度均为扇面的,而且指针的轴一般都做在表盘的边缘上,刻度扇面的弧度低于180度,典型的在120~150度之间。
关于逆跳式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称为飞返。不过,飞返(flyback)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但严格的讲飞返式应该指的是计时码表,当它指针全部归零时,也是瞬间完成的。飞返和逆跳从功能上看起来差不多,但其内部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逆跳式指针是走弧线的,逆跳式的回返是自动完成的;而飞返式计时码表的指针是转圈走圆的,它的回零需要手动按钮操作,还可以从左右两个方向完成。比如香奈儿的J12神秘飞返腕表图9,这只腕表具备了三项精密的复杂功能:陀飞轮、飞返分针以及配备离合系统的表冠,也是全球首度别出心裁的组合,值得写入浩瀚精深的钟表字典中。
逆跳式原本属于古老的钟表设计,大约在200年前第一次出现在一种特别的怀表上面。这种怀表是当时宝玑所做,它的指针盘面为扇形,因此称为扇形表。100年后,E?Koehn将这个装置发扬光大,而且凭着逆跳秒针申请了专利。自此,逆跳的身影便频繁出现在各功能表盘中。现在,逆跳装置则变成了众多厂商所青睐的宠儿,基本上表款当中任何的指针功能都已经实现了逆跳。现今市场上的逆跳功能分别用来显示日期、星期、时、分、秒等等。不过,这里有一个小瑕疵,尤其是对于那些采用日期逆跳设计的腕表来说,一个月才逆跳一次,一不留神就会错过指针瞬间回复的精彩画面。因此,大多厂商更青睐于让分钟和秒针逆跳起来。最容易展现逆跳之美的,还是30秒的双逆跳功能,也就是由两根30秒逆跳指针来完成1分钟的运转。
比如曾经有人这样解释逆跳表的原理:
STEP 1:涡状弹跳凸轮与回拨轮杆控制逆跳分针或秒针的涡状弹跳凸轮顺时钟方向进行,而回拨轮杆向逆时钟方向顺齿轮前进。面盘上逆跳秒针或分针,向扇形刻度的底部进行。
STEP2:时间完成后的齿轮脱落当弹跳凸轮行进到涡形状的顶点,并且此时回拨轮杆走到齿轮的最底时,涡形弹跳凸轮将与回拨轮杆发生脱落状况。此时面盘上逆跳秒针或分针已走到扇形刻度的底端。
STEP3:逆跳动作的回弹脱落状况发生后,回拨轮杆旁的游丝将施反作用力将回拨轮杆及弹跳凸轮瞬间弹回原位。此时面盘上的逆跳秒针或分针,都将归到原点,再进行第一步骤的机械运作。
但是,如果不搞清楚什么是涡状弹跳凸轮和回拨轮杆等等科学名词,换了任何人,在面对这段话的时候恐怕都会不知所云。如果你对逆跳表的结构真的很感兴趣,可以登录中国钟表网查询到更加详细的图文说明。总之,关于逆跳的原理,记住一点就够了,在逆跳表里面,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一个弹跳凸轮,横着看过去,活像罗马人的帽子。正是它的存在,才可以让表盘上的各大神仙瞬间归位。但是,原理上虽然浅显易懂,但是要想完美地实现就不太容易了。问题来自于两点:
1.逆跳表的内部撞击次数很多,以此会产生金属疲劳的问题。弹跳凸轮回弹的次数十分频繁,在回弹的那一瞬间,应力集中过大,因此逆跳组件在反复运动下,金属疲劳与故障的情形比起其它功能的机械结构更容易发生。这就像是一个小孩儿要想掰弯手中的一根铁丝,并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只需要在铁丝的同一个地方反复掰几下就可以了。
2.逆跳表回返也是需要时间的,这微不足道的时间长久累积下去,会造成误差。你大概能想象到腕表当中的一根铁丝掰弯了之后会对其他组件产生怎样的影响不是产生耗损,就是发生形变,此时逆向跳秒部份的时间就会出现误差,而大部分出现的情形多为延迟弹跳也就是慢秒。
当然了,这俩问题在钟表大师们的眼中根本就是浮云。通过采用更加优异的金属材质,降低撞击的动能,可以很好的解决掉金属疲劳的问题。而误差则更简单了瞬间回复的时间是确定的,那么只需要计算好每一次瞬间回复的时间,然后在设计当中加以修正就可以了。因此,大师心中真正关心的,是如何通过逆跳,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华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门户|站点地图|手机版|翡翠说珠宝论坛 冀ICP备14005734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2902000119 联系微信 66598831

GMT+8, 2025-5-15 08:10 , Processed in 0.0580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